深圳:產能出現轉移,具備產業外溢條件
深圳的LED產業是中國LED的代名詞,它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國內的LED封裝和顯示屏生產基地,以及全國的LED上市公司產業集群。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目前有半導體照明相關企業近2300家,占據了廣東省“半壁江山”以及全國該產業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寶安、龍華、光明和龍崗4個區,其中寶安區有800多家。2016年,全市LED產值突破1700億元,穩居全國首位。而這一產值在十年前僅是180億元。去年同期,全國LED產值為5216億元,深圳的產值占比將近1/3。
從深圳LED產業結構上來看,大部分企業聚集于壁壘較低的LED下游,相對同質化的競爭也導致行業在供求失衡之間屢屢經歷“震蕩”。在土地資源、要素成本以及扶持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深圳LED產業出現產能的轉移。而深圳的創新、人才等優勢,使得這座城市仍是全國LED產業的重心所在。據指,市場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調整,未來會更加平穩。企業的出路仍然在于持續創新,擺脫同質化競爭。同時,深圳也已具備了LED產業外溢的條件。深圳作為全國的創新城市,謀求的是人均GDP的提高,未來深圳更應該成為LED行業的總部和研發基地。
南昌:以LED為牽引,形成電子信息產業集聚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了要將南昌打造成為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LED產業基地。目前,晶能光電是全球第三家、國內一家具有原創知識產權的LED企業。借此技術優勢,南昌市欲打造南昌光谷,加速以LED為牽引,形成電子信息產業在南昌的集聚。今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就確立了“強攻產業、決戰工業”的戰略,將加快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列為“一號工程”。南昌政府認為,推動這種轉移不是簡單的產業位移,而是同時完成產業的升級和聚集。南昌承接產業轉移,是要把承接轉移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主動推動東部發達地區企業把本行業先進技術、產品和業態轉移過來。
據介紹,坐落于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西鴻利光電有限公司,是鴻利智匯集團在廣州以外的生產基地。該項目總投資近15億元,將建成國內大型LED產業中、下游供應產業園,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開始建設,去年8月投產,今年可實現銷售額10億元。目前,南昌電子信息產業已形成LED和移動通訊終端兩個完整的產業鏈。在LED產業方面,已形成核心材料、核心裝備、上游芯片、中游封裝和下游應用產品等完整產業鏈,到2020年,南昌LED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在移動通訊終端產業方面,可實現90%以上的手機零部件本地區配套,將成為國內重要的手機生產基地。2016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爆發式增長,全年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97.9億元,同比增長50.1%。
義烏:一年引資200億,打造LED產業新區
如今,擁有“世界超市”之譽的義烏多了一張新名片——光源科技小鎮。該小鎮位于義烏東北部、省級信息光電高新園區內。它的規劃定位以發展半導體光電產業為主,智能家居、物聯網設備研發與制造等產業為輔,兼顧休閑旅游功能,致力打造成世界LED產業的中心。據悉,光源科技小鎮在華燦光電、瑞豐光電、木林森“三駕馬車”的驅動下,雛形已顯。該市領導曾經表示,光源科技小鎮將形成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用不了幾年將成為國內乃至國際LED產業中心,必將極大地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進程。
據報道,華燦光電、瑞豐光電和木林森三大LED龍頭企業的幾個大項目紛紛落戶義烏,投資總計約200億元。引進華燦光電的義烏LED項目,填補了浙江省LED產業鏈上游的空白,該項目自去年5月31日正式開工建設,如今已進入了投產“倒計時”。除了省級信息光電高新園區華燦光電項目,離其不遠處的瑞豐光電義烏LED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瑞豐光電義烏LED項目,主要建設LED封裝測試的生產制造基地和國內先進的新能源項目。該項目共分2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占地100畝。與此同時,同處高新區的總投資55億元的木林森LED項目,項目占地面積達600畝。
廈門:推動LED產業集聚,明晰創新發展方向
作為經濟特區的廈門,一直都是中國LED產業發展的重要陣地。尤其在LED出口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據了解,2016年,全國城市創新指數排名中,廈門居第13位,區域綜合創新指數居全國第16位。廈門名列前茅的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同樣體現在了光電產業的創新上。去年,廈門光電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提升,涌現出全國柔性AMOLED顯示屏、單層石墨烯等一批國際的產品和技術。如今,廈門地區匯聚了全產業鏈的多家知名企業,包括廈門三安、廈門信達、乾照光電、通士達照明等。在具代表性的企業中,三安光電的中小功率芯片產品在亮度和穩定性方面達到了國際水準,同時三安光電還投資了以氮化鎵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研發及制造,填補了我國在制造環節的空白。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廈門LED產業基地共擁有28個、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9個、省、市重點實驗室,8個博士后工作站,8個、省、市工程技